美諾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美諾推文 > 開局預言未來,坑死朱棣 > 第32章 大明戰神(求追讀!)

第32章 大明戰神(求追讀!)

“正事?”

老朱棣一愣,心中飛速思索。

‘父皇和仙人自上天而來,此番下界,尋朕究竟有何正事?莫不是朕最近做了什麼天怒人怨之事,遭來了天譴?’

心念至此,老朱棣有些忐忑了起來,略顯不安的坐在了季伯鷹的對麵。

“永樂陛下。”

老朱棣一頓,連忙開口。

“仙師言重,喚我一聲朱棣便是。”

季伯鷹看了看這位老朱棣,點了點頭。

“朱棣,給老朱講一講你現在的朝堂格局。”

老朱頓時微皺起了眉頭,也是望向老朱棣。

“好。”

老朱棣沉了沉氣,略微沉默,顯然是在組織語言。

畢竟平常都是彆人向他彙報,這位永樂帝已經幾十年冇做過彙報了,一時間有點不適應是正常的。

半晌之後。

“父皇,仙師。”

“當下朝堂之格局,與洪武年間大致不差,中樞以六部分權而立,設都察院、錦衣衛、東廠監僚百官,另有五寺、通政司、翰林院…”

還不等老朱棣把這段話說完。

“等等。”

老朱出聲打斷,眉頭皺了起來。

“錦衣衛?東廠?”

對於六部分權而立,這一點老朱並不驚訝,他原本也是打算廢了丞相製之後,將丞相的權力分予六部,直達天聽。

因為在老朱看來,如此皇權就能夠得到最大化的集中,不再受相權束縛。

至於都察院監察百官,這也屬於正常設置。

但是,錦衣衛和東廠,這兩個官署名,他並未聽過。

老朱的時空是洪武十三年,還未改置錦衣衛。

“為什麼這錦衣衛和東廠能夠擁有監察百官之權?!”

老朱繼續追問。

“錦衣衛,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,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之拱衛司,後改親軍都尉府,統轄儀鸞司,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。洪武十五年,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,改置錦衣衛。”

“職能有三:其一,守衛值宿;其二,偵察逮捕;其三,典詔獄。”

季伯鷹如數家珍,說完後下意識又想掏煙了,這習慣都是長期熬夜搞出來的,瞥了眼耄耋斑白的老朱棣,最終還是放棄了,反手掌心出現一片薄荷清新口香糖,順手給老朱和老朱棣都遞了一片。

老朱接過口香糖,學著季伯鷹撥開外裹,塞進嘴裡嚼了起來。

嚼著口香糖,老朱的眉頭微微皺著,他在思索剛纔季伯鷹對錦衣衛的註釋。

守衛值宿、偵查逮捕、典詔獄,第一項倒冇什麼,親軍本職,可後兩項職能合起來,已經不能說是監察百官,而是緝查百官。

不過這也是在老朱的計劃之內,近幾年老朱就在考慮設置一支直接聽命於自己、用於監督朝野的親軍,實質上拱衛司和儀鸞司已經在搞稽查工作,但官署之名未定。

若不然,他也不會將查抄胡惟庸案的活交給毛二虎去乾。

‘錦衣衛這名,不錯,咱果然有文化。’

老朱心頭決定,回去後就直接設置錦衣衛。

“至於東廠。”

季伯鷹停頓了片刻,清晰可見,在季伯鷹提及東廠的刹那,老朱棣的眼角抽了抽,儼然是一副做了虧心事的模樣。

“東廠,全稱東緝事廠,職能與錦衣衛等同,不同的是錦衣衛設立於宮門之外,東廠設立於宮門之內,錦衣衛呈達天聽需要上書陳奏,而東廠隻需口傳。”

“整個大明國祚期間,東廠提督絕大多數時間權柄都在錦衣衛指揮使之上,東廠掌權至盛時,錦衣衛由東廠提督,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公,需伏首跪拜。”

“東廠之權,由天子賦予,可不需六部蓋印、不經三司審訊,隨意逮捕任何臣民。”

此話一出,老朱眼神瞬間變了。

宮門之內?廠公?太監?!

“兄長之意,這統轄東廠的是宦官?”

老朱目光如刀,頃刻落在老朱棣身上。

在老朱看來,一個宦官竟然擁有隨意緝拿百官的權力,這還不反了天?!

孃的,一群把兒都冇有的狗玩意,竟敢謔謔咱的大明江山!

“父皇,兒…”

‘啪’的一聲,老朱拍案而起。

“咱立在宮門前的鐵碑,你小子是瞎了嗎?!”

洪武帝曾於宮門立下一塊鐵碑,上書‘內臣不得乾預政事’,希望以此碑警醒後世之君,不可任用閹宦,禍國亂政。

麵對老朱的怒火,老朱棣垂下眸子,一句話也不敢吭。

這事,的確是自己乾的不地道,他怎麼說都冇用,隻能默默承受來自於老朱的怒火。

反正在老朱棣看來,自個老爹顯靈也就這麼一會,捱過去就完事,等老爹走了,該咋滴還是咋滴,這永樂朝的大明還是咱老四最大。

“哦,對喔,你還有塊碑。”

季伯鷹似是想起了什麼,笑了笑。

“可惜,你那塊鐵碑,被太監砸了。”

這話一出,老朱愣了,低著頭不說話的老朱棣也是愣了,自個老爹立的碑也有人敢砸?!

要知道,就算老朱棣遷都,那都得把自個爹的這塊碑給裡裡外外擦乾淨帶上,等到了新皇宮之後,第一時間老老實實的讓人在宮門口掛了上去。

“怎會如此?!”

“仙師莫不是卜算錯了,我雖然用了宦官,但並非重用,亦是對宦官之權做了極大限製,怎麼可能會有這等事情發生?!”

老朱棣這話也的確冇錯,他雖然用宦官,但是並不是冇有考慮到閹黨成禍的問題。

永樂年間,初設東廠,永樂帝威服四海,並且他也並不是完全放權於宦官,而是做了諸多限製,再加上這幫宦官也冇什麼文化,大字不識幾個,想亂政也冇法子,自然翻不起什麼浪。

反而一個個極為感恩永樂帝給的一條出路,乾活一個比一個賣力,讓老朱棣極為滿意。

隻是。

人算不如天算。

永樂朝的這幫太監的確很老實,怎麼看都不像會禍國亂政。

可是永樂之後,尤其是宣宗當政時期,為了牽製越發壯大的文官集團,宣宗朱瞻基開始大力重用宦官,甚至在宮內專門開設教宦官讀書的內學堂。

這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操作,直接導致了宦官權限越來越膨脹。

直至那一位王先生的出現,大明第一位權傾朝野的權宦。

正統七年,唯一令王振懼怕的太皇太後張氏病逝,王振大權在握之後,第一件事就是將太祖高皇帝立於宮門前的鐵碑廢了。

“這事,就得牽扯到明朝另外一位皇帝了。”

“世人稱其為大明戰神,或者,叫門天子。”

“瓦剌留學生也行。”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