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諾推文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美諾推文 > 【父母的語言】 > 第5章 孩子,你可以

第5章 孩子,你可以

著名畫家達.芬奇的父親皮耶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,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:給孩子最大的自由,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。

6歲那年,達.芬奇上學了,在學校裡學了很多知識,但對繪畫最感興趣。

一天,她上課不專心聽講,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。

回家後,達.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,父親不僅冇有生氣,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,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麵的才華。

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,達.芬奇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,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。

一次,他花了一個月時間,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、鼻孔生煙,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魔頭。

為了把父親嚇一跳,他還關緊窗戶,隻讓一縷光線照到女魔頭的臉上。

後來,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,等達.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,父親竟然也冇有責備兒子,反而很支援他。

16歲那年,父親把達.芬奇帶到畫家韋羅基奧那裡學畫畫。

在韋羅基奧的指導下,達.芬奇刻苦學習,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,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。

所以說,達.芬奇的成才和父親的鼓勵與支援是分不開的。

許多兒童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鼓勵的作用,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成長因素。

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:“孩子需要鼓勵,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。

離開鼓勵,孩子就不能生存。”

可見,鼓勵對孩子有多麼重要。

但遺憾的是,在生活中,很多家長往往不重視鼓勵,他們更關心的是怎樣“對付”孩子的不“規範”行為,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行為究竟體現了其怎樣的心態,也不分析導致其不“規範”行為的原因。

這些不對症下藥的做法,往往會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。

有些家長並不明白什麼是鼓勵,甚至以為鼓勵就是說好聽的,表揚一下。

其實,鼓勵就是給孩子一個機會鍛鍊及表現自己,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彆人帶來積極的影響。

在鼓勵的作用下,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,不斷髮展各種能力,成為生活中的成功者。

鼓勵不同於表揚,鼓勵著重於孩子應該乾什麼,著重於孩子行為後的自我滿足。

當你鼓勵孩子時,應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,幫助他樹立自信心。

就孩子做的某件事進行鼓勵,那麼在孩子接受鼓勵之後,他會乾得更多、更好。
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接受鼓勵而產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,是家長應時刻關注的內容。

鼓勵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,這一過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滿足感,即自尊感和成就感。

那麼,作為家長,該如何有效地鼓勵孩子呢?

如下建議可供參考:(1)鼓勵一定要明確。

家長對孩子進行鼓勵時,不要籠統地說“你很棒!”

或“你真行!”

而應該對他的行為進行明確的激勵。

好在什麼地方,要給孩子清楚地指出來。

(2)鼓勵強調過程,不強調結果。

一句“好棒啊”“好漂亮啊”絲毫冇有點出孩子努力的過程。

若能換句話,例如:“全部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呀?

你真厲害!”

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過程,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,孩子也會因此受到莫大的鼓舞,對自己也更有信心。

(3)鼓勵應側重於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。

有些父母不明白為什麼不要總是用“好”“乖”或表揚孩子性格的話對孩子進行鼓勵。

這是因為孩子會從不同的方麵體會父母的誇獎。

你可以說:“你這樣做很好,你如果今後能改掉這個毛病,就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。”

記住:對事不對人更能鼓勵孩子。

此外,還要注意的是,鼓勵孩子要具體。

具體的正麵反饋能讓孩子知道以後該怎麼做,也能激發其自覺性。

例如,孩子正在作畫,父母可以說:“你用灰色來描繪天空挺恰當的,這使得古堡顯得更神秘。”

(4)在孩子猶豫遲疑的時候給予他支援和鼓勵。

在孩子猶豫遲疑的時候,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示範。

如果你玩過一些刺激性的遊戲,比如蹦極,你就會有這種體驗:你前麵的那個人對你有很大的影響。

如果排在你前麵的人玩得很順利,而且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,你也會躍躍欲試;相反,如果他怕得要死,你恐怕也會有些猶豫。

孩子更是這樣,給他一個漂亮的示範,孩子的信心就會增強。

還可以讓孩子設想自己成功的樣子,在頭腦裡細緻地描繪這幅圖畫,讓它越來越清晰,清晰到如同身臨其境。

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己經得到了肯定,它能有效地增強人的信心。

必要的時候可以激一激孩子。

比如,有一種遊戲叫走吊橋,吊橋晃來晃去,又冇有扶手,孩子不敢走過吊橋。

這時,父母不妨先走過吊橋,然後對孩子說:“你要是不過來,我們就走了。”

讓孩子處於一種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境地。

(5)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鼓勵。

孩子失敗的時候更需要鼓勵。

如果這時不“賞識”孩子,孩子得到的可能不隻是失敗,還有失敗帶給她的沮喪心情,這可比失敗本身可怕多了。

而有了鼓勵,孩子就能從失敗中得到一些可貴的東西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失敗就是失敗,怎麼樣也不能把失敗說成成功。

同時,也不能把失敗歸於客觀因素,要讓孩子首麵自己的失敗,這是很重要的一課。

父母不妨多與孩子講講人們失敗的例子,曆史故事也好,名人故事也好,自己的親身經曆也好。

總之,讓孩子知道,失敗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,是每個人都會遇上的,是人生的常態。

無論成功失敗,都比完全不做要好。

完全不做就是0,而隻要去做了,哪怕隻做到0.01也比0要大。

啟發孩子,不要想著那冇有得到的99.99,而要想拿得到的0.01究竟是什麼。

這樣,孩子才能不斷進步。

小娜剛放學回到家,媽媽就來電話說她要加班,估計要過了九點才能到家,讓小娜到樓下飯館買飯,不要等自己一起吃晚飯了。

放下電話,小娜心想,自己己經是個十二歲的大姑娘了,媽媽加班那麼辛苦,自己一定要做頓飯給媽媽吃。

但是天不遂人願,由於小娜是第一次做飯,加之個子不高,他到櫥櫃裡拿食用油時把一桶油弄灑了,弄的滿櫥櫃都是油。

小娜不知所措,蹲在廚房哭了......媽媽回到家聽到哭啼聲,嚇了一跳。

她循著哭聲走進了廚房,看到滿地都是油,立即明白髮生了什麼事,於是笑著對正在哭泣的小娜說:“哇!

我們家富得滿地流油了!”小娜哭是因為害怕媽媽責罵自己,現在聽媽媽這麼一說,害怕的感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。

這時媽媽又說:“乖女兒,我們一起來把廚房打掃乾淨,好嗎?”

於是,小娜與媽媽一起把廚房打掃了一遍。

打掃完之後,媽媽又拿起小那先前打翻的油桶,手把手地教小娜要怎麼拿油桶才穩當。

“小娜,願意做個西紅柿炒雞蛋給媽媽吃嗎?”

媽媽笑眯眯地問。

“願意!”

小娜大聲地回答。

雖然這是小娜第一次做菜,但她己經一點都不膽怯了......媽媽的情商非常高,當她看到小娜在哭泣時,她知道這時要先幫小娜消除恐懼和沮喪,於是先開了個玩笑——富得滿地流油。

媽媽發揮了情商中識彆感情和利用感情的能力,這樣既保護了小娜的自尊心,又為下一步的交流創造了溫馨的氛圍。

當小娜完全從恐懼和沮喪中走出來之後,媽媽讓她給自己做個西紅柿炒雞蛋,就是表明自己理解小娜“想做飯”這個行為。

這就是媽媽的情商中理解感情的能力在發揮作用。

由於得到了媽媽的理解,小娜信心百倍地開始做菜。

媽媽給小娜極大的鼓勵,這個鼓勵不僅幫小娜消除了恐懼和沮喪,而且給了小娜更大的自信,使她主動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。

家長必須學會像文中的媽媽那樣鼓勵孩子。

孩子需要鼓勵,就像大地需要陽光一樣,這是孩子的天性決定。
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,這些都會給家長帶來不少麻煩,因而孩子容易對自己感到失望和沮喪。

如果家長不能儘快幫孩子消除心裡的負麵情緒,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感,今後變得謹小慎微,失去探索的勇氣,不敢進行任何創新活動,也不願為任何失敗承擔責任,有可能變成畏首畏尾,毫無作為的平庸之輩。

所以,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之後,家長要及時給孩子鼓勵,消除孩子心中的負麵情緒;當孩子有所進步時,家長也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,以激勵孩子繼續努力。

高情商的家長都習慣從正麵看待孩子的挫折和失敗,給孩子鼓勵,以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。

但是,現實中有很多家長不願意鼓勵孩子,他們喜歡用巴掌或棍棒來應對孩子的過失行為,很少關心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過失。

這些家長之所以不喜歡鼓勵孩子,是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巴掌或棍棒更容易使孩子“長記性”,讓孩子不會一錯再錯。

但是,他們不會想,這樣的懲罰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怎樣的傷害,更想不到這種傷害是長期而又嚴重的。

經常給孩子熱烈的掌聲,恰當的鼓勵不僅能讓孩子“長記性”,而且會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愛和家庭的溫暖,從此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高情商家長善於鼓勵孩子,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與孩子實現情感共鳴,能讓孩子與自己心往一處想。

這樣,當家長向孩子提出更高的成長目標時,孩子會願意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。

但是,家長必須注意,鼓勵與獎勵不是一回事。

鼓勵主要是為了調整孩子的情緒,而鼓勵隻是為了某種目的而給孩子提供榮譽或財物,也可以說是家長激勵孩子的一種手段。

比如,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製定這樣的獎勵措施:考試成績提高1分就獎勵100元錢。

如數學成績由90分提高到95分,那就獎勵500元錢。

這種獎勵隻能是孩子不再專注於學習本身,而隻把學習當做一種手段從而對學習本身失去興趣,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如何獲得更多獎金上。

可以說,如果孩子是為了一雙高檔鞋而去學習,那他的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有可能會提高,但他一旦得到了這雙高檔鞋,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。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